现实中的“保研”并非如此简单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保研”和“考研”作为一对名词,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类比“保送上大学”和“高考上大学”。因为后者更为人所熟知,所以大家便想当然地认为保研是一道简单而方便的攻读研究生的途径——至少能够避免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想法是有失偏颇的。真实的保研要求和保研程序都与人们的印象有着显著差别,我更愿意将其称为提前批考研。博主接下来将结合自己坎坷的保研经历,介绍真实(且相对详尽)的保研流程。
重要
本博客以博主自身经历作为参考,有作为个案的偶然性,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仔细甄别。
基本介绍
“保研”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顾名思义,这要求学生既要能够被本科单位推荐,也要能够被研究生单位录取。这便是保研程序中的两大难关:推免和预录。
推免工作一般是本科所在单位的工作。它基本上遵循下面几步流程:
- 检查是否满足学分修读要求、英语要求等。
- 根据前三学年(或前五学期)的核心课程学积分(或GPA)进行专业内排名。
- 对某些同学进行加分(如政策性加分、竞赛加分等),更新现有的排名。
- 根据最新的排名情况依次发放推免名额。
预录工作一般是研究生所在单位的工作。有多种获得预录资格的方式,基本上包括:
- 参加目标院校的暑期夏令营,获得优秀生源。
- 参加目标院校九月的预推免(俗称“九推”)。
- 参加目标院校十月的预推免(俗称“十推”)。只有少部分院校有十推。
- 通过各类专项计划的筛选(如工程硕博专项、集成电路专项等)。
- 直接攻读博士。但是大部分好导师已经被早就确认直博的学生预定了。
只有既拿到推免名额又拿到预录资格的学生才能够算保研成功。而这两步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参加其他院校的夏令营或预推免来保研到其他院校。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比喻:推免名额就像门票,预录资格就像座位票。如果要顺利乘车,二者缺一不可:没有门票,你连车都上不去;没有座位票,你会在快开车时被赶下来。
推免
上海交大电院在2024年9月10日发布了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标志着推免工作的正式开启。
理论上说,电院各个专业前30%的学生能够稳定在第一轮获取推免名额。而排名靠后的学生,如果是在30%到50%之间,甚至到60%,都可以尝试等待前面的同学放弃推免名额(如选择出国、就业、考研)或后续发放的第二轮推免名额;排名垫底的同学一般拿不到推免名额。
相关信息
原则上,各个学院被分配到的推免名额是固定的(大概占学院总人数的30%至40%),这些名额会在第一轮发放。在其他学院常常会有推免名额用不完的情况,这便是像电院这样的大院的第二轮推免名额的来源。这些名额再由教务处分配给各个专业。
无论是从其他学院手上争取推免名额,还是从电院教务处争取名额到本专业,都需要负责各专业的老师进行协调。因此第二轮名额往往按各专业排名一个一个发放,需要学生及时确认是否放弃推免名额。
另外还有如致远学院的所谓行政学院,下属的学生与电院有重合;这部分学生若在电院第二轮名额发放结束后仍未获得推免名额,可以选择拿致远学院的推免名额。
我的专业排名是17/33,算不上前30%,甚至算不上50%。算上竞赛加分甚至还掉了一名:18/33。
9月13日,本专业第一轮发放了14个推免名额。虽然只有4名之差,但是前面的同学没有一个人放弃,这导致我只能寄希望于第二轮推免名额。9月17日,经过多天的多方打听,本专业目前发放了足足17个推免名额,我的焦虑程度骤然增加,向老师打听后续是否还有机会拿到名额,老师给出了肯定的答复。9月18日,终于成功拿到推免名额并签字确认。
后续电院发出推免名单公示,推免工作算是尘埃落定。
打听到隔壁专业32个人推免名额发到了第32位。(排除放弃推免名额的和未达到修读要求的大概有20个名额)
10.2更新 电院各专业推免率(非官方)

预录
预录不像推免一样只有一条路可走,因此最好寻求不同途径,避免一条路走到黑还发现走不通。
夏令营
具体过程详见这篇文章。结果是学院发了100个优秀生源,而我在第42位。往年优秀生源只占夏令营参加人数的50%,而优秀生源基本都能得到学院的直接招生。我一看这不稳了?然而并没有......
学院在9月8日发邮件告知了今年的招生计划:15个学术硕士,17个专业硕士。我一看好家伙,要想拿到学院的预录资格,需要期待前面有10个同学放弃——这便是我的第一条路:等待夏令营名额候补。
这条路希望渺茫。因为我在9月17日发邮件咨询招生老师,被告知前面没有一个同学放弃。我想这之后应该很难有10个学生放弃预录资格了吧......
九推
电院在9月11日发布了九推报名通知,其中没有网安专业——这条路被堵死了一半。我再一细看,如果报名九推需要放弃夏令营优秀生源的原位次,这等于堵死了我第一条路。那我与其去另外专业重新进行考核,不如等着网安夏令营候补。于是这条路被我果断放弃。
顺带一提,想要通过集成电路专项获得预录资格必须报名九推,而网安专业没有九推自然也没有集成电路专项。看来集成电路专项这一条路也走不通。
注
读者可能有疑问,为什么我在9月17号得知夏令营路线希望渺茫之后不转而报名九推呢?答曰:九推报名截止日期是9月16日。
那么为什么不在9月16日前发邮件询问呢?答曰:这之前我还在焦虑推免名额的相关事宜,还没有把握能够拿到推免名额。
工程硕博专项
电院在9月8日发布了工程硕博专项报名通知。有关工程硕博专项的介绍引用如下:
专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打造一支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突出,具备较强工程技术创造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难题的高层次卓越工程师(硕/博士)后备人才。
进入该专项计划的学生采用双导师指导和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联培单位完成后续的学习和科研。硕士基本学制3年(第1年在校内学习,第2年起进入联培单位学习实践),博士基本学制5年(前2年在校内学习,第3年起进入联培单位学习实践),学位类型为全日制专业型学位。
所谓参加专项计划,就是通过特殊手段拿到预录资格。因此相比于从夏令营或九推中拿到预录资格,通过这个方法读上研究生总会有多多少少的限制。正如上述介绍中说,硕士后2年、博士后3年都要求在企业内学习实践。至于这样做的好坏,则不能一概而论了。
工程硕博专项的报名与夏令营或九推不冲突,因此我当然选择同时报名,并在9月20日得知顺利通过了初审。于是这变成了我的第二条路:通过工程硕博专项复试。
复试时间是9月23日,只有一个面试。面试内容是所谓“考察专业基础能力;科研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综合能力”,因此除了自我介绍,无法进行针对性准备。我参考夏令营面试准备了自我介绍和简历。
但是面试可没有夏令营那么如意,全程给压力,包括但不限于:
- 你科研经历为什么这么少啊?为什么不参加xx竞赛啊?
- 你学积分为什么这么低,哪科没学好啊?
- 你们数理基础应该很好的啊,高中数学应该考得很高才能来这吧,为什么基础数学课分不高呢?
- 你选该志愿作为第一志愿的原因是什么,对企业有什么了解?
- 你还有其他突出的地方没说吗?
一些正常的问题,包括询问项目细节、项目评价标准、英语问答、专业基础问题(利用大数定律的实际问题;举例交换群)也都问到了,但是上述几个问题真是让我哑口无言。听说这就是所谓的压力面试?
面试我自认为很糟糕,但是工程硕博专项7个名额,今天参加复试的只有8个人,我认为希望仍然存在。当日下午(我真没想到如此之快),我便收到了拟录取邮件,于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预录,获得了预录资格。
感想
保研工作基本上板上钉钉了,接下来只需要等研究生招生网站开放并正式在网上确认即可。
回想两周前,我在家里享受暑假之时,才刚刚得知今年的推免/预录工作的开启。还激动地抢到了演唱会的门票。 当时的我对两周后的状况完全无法预测,前方阴云笼罩,岔路繁多,我看不清路也分不清方向。
而现在,当一切都几乎尘埃落定,我似乎能够看到脚下的道路能够延伸至何方。即使我不知道这是一条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还是荆棘丛生的羊肠小路,但我至少有了前进的方向。